她挺身而出,就好像救了他一命
祥子与梅子的相识并没有特别的浪漫故事。上世纪70年代末,两人都进了剡溪源头的一所中学。祥子中等个头,长相敦厚,生性沉默,不善言辞,除了课堂上还比较活跃外,平时很少与同学交流。他是会轻易淹没在人群中的那种人,除了每次考试结束发布成绩的时候。梅子则长得清纯亮丽,再加上活泼开朗的个性,在女生中很是出挑,这就吸引了不少男生倾慕的目光。
老师挑选祥子做班长,其良苦用心是:期望祥子的学习劲头能给全班带来良好的学习风气。但作为班长,不仅要会读书,还需要有组织能力和活动能力。祥子虽然功课好,交际能力却是最为欠缺的。有一次,班级搞春游活动,组织全班同学到一个名茶基地参观。这个基地的负责人是祥子的姨夫,照理说解决全班同学的中饭是不成问题的。可偏偏不巧,那天早上,祥子的姨夫到城里推销茶叶去了,姨妈也不在。时过正午,40多名饥肠辘辘的年轻人,围着祥子团团转。祥子则急得满头大汗,汗水湿透了衬衫。正当祥子急成热锅上的蚂蚁时,梅子走到祥子面前说: “我大姐就在这个村庄,姐夫也在茶场里,他们会帮你想办法解决的。”梅子的姐夫在茶场里烧了两锅饭,大姐炒来了三大盆农家菜,同学们或站或蹲,在茶场食堂里解决了午餐。祥子感激得不知该怎么表示,梅子挺身而出,就好像救了他一命。
我会待你好的,比故事里说的还要好
从那以后,平时独来独往的祥子,碰到梅子总是特别热情,经常主动与她打招呼,有时还和她一起讨论课堂作业,帮助梅子解答难题。这其中,有祥子对梅子的感激,抑或还有些无法名状的因素在内。中学毕业,祥子不负众望,考上了大学,而梅子只考上了中专。幸好两所学校都在杭州,同一条公交线上,相距只有两站路,这为祥子和梅子的进一步交往创造了条件。每逢周六晚上6点,祥子和梅子会准时出现在公交车站,相约去游西子湖。放假了,梅子热情地邀请祥子到她家去玩,梅子的父母见了祥子也是格外热情,使祥子感觉到父母般的亲切和关怀。
时间过得很快,梅子就快毕业了。临近暑假的一个夜晚,祥子和梅子与往常一样来到西湖边的一座桥上。梅子说: “按照学校规定,我要分配到老家去工作,但你学的专业在老家没有合适的单位。”面对梅子不无担忧的表白,祥子装作满不在乎地说, “没关系,大不了我回去当中学老师,现在老家最缺的就是教师。”原本忧心忡忡的梅子,听了这话心绪激动,竟将身子扑向祥子,轻轻说了句“谢谢”。祥子有些手足无措,回过神来,坚定地回答: “我说到做到,我会待你好的,比故事里说的还要好。”
这是家规,不允许我家子孙娶他家的女儿
梅子被分配在老家一家单位工作,每星期都要给祥子写信,有时天天写。每个月,她都要在自己微薄的见习工资中省下钱来分成两份,一份交给父母,另一份则寄给祥子做零用,还托人从上海买来一支派克金笔送给祥子。自从梅子工作后,祥子再也没有去过西湖。每次收到梅子的信,他总要读上好几遍,回味好几天;收到钱后,则一分不动地用信封包好,将它保存起来。祥子想,一个大男人,花女人的钱总不太光彩,要花,以后在一起时花才心安理得。临近毕业时,老家的组织部和人事局联合到祥子所在学校来招揽人才,祥子高高兴兴地报了名。办好报名手续后,祥子专门回了一次家,将自己的想法和计划,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母亲。母亲听说儿子已有女朋友,看了祥子与梅子的合影后,很是高兴。但听祥子介绍梅子的家庭后,母亲的态度急剧变化,当场表示坚决反对这门亲事。祥子忙问母亲为什么,母亲气得上气不接下气地说: “这是我们家的家规,不允许我家子孙娶他家的女儿为妻,也不准我家女儿嫁给他家。”祥子不知底细,没吃午饭就气冲冲地返回了学校。他没有和梅子说什么,因为他还期望母亲的态度会有所改变。没想到,祥子的母亲找到了梅子,说祥子从小就与人订了婚,让梅子死心;另一方面,母亲托人在杭州为祥子找了一家专业对口的单位。
他含泪将金笔放入盒中,无限思念涌上心头
不久后,祥子收到了梅子的一封信。信写得很简短: “我理解你母亲的良苦用心,我为我的祖上的不当做法道歉,我祝福你!”原来,祥子的奶奶与梅子的爷爷原是表兄妹,却因故结下了很大的仇怨。祥子家立下家规,两家永不来往。祥子捏着梅子的信,半天说不出话来。他是在传统家庭教育下成长起来的,但毕竟是渴望自由的年轻人。一气之下,他没有接受母亲安排的工作,选择到另一座城市工作。
后来,梅子经人介绍结了婚。她和祥子依然保持着联系,但梅子很注意分寸,还与祥子的妻子成了好朋友。祥子的儿子出生时,梅子专程买了童装到医院来探望。
几年前,祥子母亲病故。母亲临终前,祥子去探望,但她只是流泪,不说话。祥子姐姐问她想说什么,她抓住祥子的手,在他手心写了个“梅”字。说来也巧,过了几天,梅子突然来电话告诉祥子,她离婚了。
每当夜色深沉,祥子总会取出梅子送给他的那支派克金笔,目不转睛地凝视,仿佛看到梅子一个人带着孩子的孤苦身影,悔恨之意油然而生。但走进房内,看到熟睡的妻儿,他又含泪将金笔放入盒中,涌上心头的,是那潺潺剡溪流水般的无限思念。
津爱容